fyty8888@163.com

翟明國:僅憑興趣搞科研是“消遣”科學二字

作者: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最后修訂:
2020-07-14 17:30:21

摘要:

摘要:

1、國家恢復招收工農兵大學生時,翟明國能抓住機會讀大學,因為滿腦子想的都是:“無論讀什么,我都要去讀書。”

2、經常有記者問他,如果你去北大了會怎樣?去美國留學了會怎么樣?翟明國說,“沒有如果,如果沒意義。”

3、對現(xiàn)在的學生讀點書、受點挫折就想換專業(yè)的做法,翟明國表示理解,但他更希望學生能堅持下來,“因為興趣是能培養(yǎng)出來的?!?/span>

4、翟明國反對人才市場化,希望大家不要把個人的前景想得太重要。他說:“把人降格為商品就不能出大師了?!?/span>

翟明國,前寒武紀與變質地質學家, 巖石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與今天的很多青年人一樣,在小學、初中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翟明國也曾寫過“我的志愿”的命題作文。他的志愿都是短暫的,變來變去沒個定式。

小時候,翟明國喜歡觀察小動物,立志研究生物;后來受家庭影響,他又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新疆軍馬場放馬,以為會在那里呆一輩子。突然,保送讀大學的機會來了,只有三個名額三個專業(yè),他“選”了別人挑剩下的西北大學地質系巖石礦物專業(yè),從此便與地質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青少年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是與環(huán)境和宣傳密不可分的?!被貞涀约旱某砷L經歷,翟明國認為興趣沒有那么絕對重要,他不喜歡把科學調侃成僅憑興趣,科學需要攀登與奉獻,真正的興趣來自勝利后的歡愉。尤其是當個人興趣、志愿與社會需求達到統(tǒng)一時,就有動力為此奮斗一生,這個過程其樂無窮。

2016年4月23日 翟明國在全國研究生學術論壇上分享自己的科研經歷

順著自己的路走下去,別相信有天才

1966年,隨著“文革”期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洪流,高中畢業(yè)的翟明國被下放到新疆軍馬場放馬。軍馬場的5年生活,讓他身上多了一重“牧馬人”的標簽。每次翟明國講座時,大家會對他如何從牧馬人變成科學家感興趣,但發(fā)現(xiàn)他是北京長大的后,很多人就抱怨,“我們農村的孩子沒這個條件?!?/span>

翟明國非常不認同他們的觀點。在北京重點小學、初中學習的經歷,確實給了他扎實的基礎知識儲備、為國家效力的理想追求和端正的道德素養(yǎng)。但“文革”終止了他讀大學的機會——他高考前就已經獲得了保送到北京大學讀國際政治專業(yè)的機會,因為“文革”北大不招生了,保送就作廢了,他一度以為自己會在新疆呆一輩子。

后來,國家恢復招收工農兵大學生,翟明國能抓住機會讀大學,是因為滿腦子想的都是:“無論讀什么,我都要去讀書?!?/span>

當時保送名額只有三個,對應三個專業(yè),輪到翟明國時,他已經沒有選擇,要讀書只能讀地質學專業(yè)。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完全空白的領域。在地質領域,翟明國研究的是連名稱都看似很難理解的“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

有人問:“你愛地質學嗎?” “愛呀?!钡悦鲊幕卮饹]有任何猶豫。地質學的樂趣是他在求學生涯中,逐步體會到的。在西北大學地質系讀大學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讀碩士、博士期間,翟明國都有很多外出考察的機會。“有些地質現(xiàn)象不到頂峰就看不見,你爬了半天爬不上去,累得氣喘吁吁,還要繼續(xù)跋山涉水,在最疲憊的情況下,肯定不是樂趣。你要是爬上去,解決了難題,有了好的收獲,才會覺得有趣。”

這種樂趣將翟明國與地質學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從1982年起,他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2009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前寒武紀地質和變質地質學領域,翟明國取得了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經過他和數(shù)十位中國地質學家的努力,目前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研究與世界同步,其中在早期陸殼形成演化、太古/遠古界限變質作用對早期構造機制的指示等領域的研究,均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對現(xiàn)在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讀點書、受點挫折就想換專業(yè)、換研究方向的做法,翟明國表示理解,但他更希望學生能堅持下來,“因為興趣是能培養(yǎng)出來的?!彼€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我的志愿”命題作文,全班女生有一半寫老師(受影響于電影《鄉(xiāng)村女教師》),一半則寫護士或醫(yī)生(受影響于電影《護士日記》);而男生基本都是志愿當飛行員或工程師?!斑@都是環(huán)境和宣傳,在重塑我們的興趣和愛好?!?/span>

“其次,科研是件嚴肅的事兒,僅憑興趣搞科研是對科學一詞的消遣。”無關乎專業(yè)和研究方向,在某種程度下,科學是很枯燥的,不像喝咖啡旅游那么輕松。翟明國認為,“真正的科研樂趣是探索難題、解決難題,是攀登科學高峰取得成果,并造福社會后的喜悅感和幸福感?!倍?,每個專業(yè)都有它的科學問題,都有它的高峰。

讀研究生期間,翟明國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師從美籍日裔變質地質學大師都城秋穗, 但是父親突然重病,他只能放棄了。經常有記者問他,如果你去北大了會怎樣?去美國留學了會怎么樣?翟明國說,“沒有如果,如果沒意義?!彼蝗ゲ孪胛窗l(fā)生的,路全靠自己走。

他經常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說,“不要想如果怎么樣,選擇了就干下去。”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每個人的成長故事不同,但“順著自己的路走下去,別相信有天才。只要足夠努力,每個人都會成功。”

年輕人要接地氣 不能懸著走

和現(xiàn)在很多學生參加奧數(shù)、奧物、奧化競賽一樣,翟明國中學時也被學校選中參加全國化學、數(shù)學比賽,還拿過很多獎勵,但學校沒有大肆宣傳,沒有加分政策,他差不多也都忘記了。他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參加的社會實踐。

他中學時就讀于北京“人大附中”。在這里,每年都會開展下鄉(xiāng)勞動、學軍、學工等實踐活動,學生還自發(fā)地到公共場合義務勞動。翟明國還曾志愿做過掏糞工人。他用扁擔挑過糞,知道不能大步走,否則糞會濺出來,只能小步挪動?!叭艘拥貧?,不能懸著走”的念頭,就是擔糞過程中啟發(fā)的。

本著這樣的觀點,翟明國將呆過五年的新疆伊吾軍馬場視為他人生的“第一個大學”。當時,軍馬場自然條件惡劣,冬天氣溫可達零下30-40℃,但自然景觀卻十分迷人。生活環(huán)境艱苦——幾乎吃不上新鮮蔬菜,但軍事化的管理、溫馨的居民關系和戍邊軍人無私奉獻的工作實踐,都給他帶來了別樣的生活體驗和精神磨練。

現(xiàn)在央視有一檔節(jié)目叫“挑戰(zhàn)不可能”,翟明國看了幾集,覺得自己當時的情況就是在挑戰(zhàn)不可能。當年他們一批人全是20歲以下的小伙兒,最小的15歲,但是哪怕很瘦的人,也可以把一匹高大的壯年馬放倒。

現(xiàn)在的學生很少有機會能體驗這些,甚至患上了追星、追潮、做發(fā)財夢的“城市病”,翟明國將這種“病”稱為“飄”。他建議年輕人,“要盡量補補社會實踐,這個時代肯定也有適合這個時代的實踐方式,你不去做就是在找借口?!?/span>

在中國科學院讀研究生時,翟明國課業(yè)很重,卻堅持“周末堅決不看書,留這段時間做點其他的?!彼麑W習效率很高,工作日的時間足夠用。所以,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也要多做社會實踐,“它根本不會占用你寫論文的時間。相反,它給你的啟發(fā)應該是很大的。”

翟明國羨慕現(xiàn)在中學生優(yōu)越的教育條件,也憂慮他們過重的書包、過多的奧數(shù)、過頻繁的小汽車接送和過剩的營養(yǎng)、偏食;擔心他們有很好的書本知識積累,卻沒有足夠的意志訓練、理想追求和社會生存能力。所以,他到不少學校講座,最后留的題詞都是“接地氣”。

專業(yè)好不好 跟社會需求有關

翟明國有一句被媒體反復提及的名言:“成功屬于有科學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的人。”他每次說時,總會有人以為他在說空話?!叭绻銈兞私馕覀兂砷L的環(huán)境,就會知道高遠的理想和追求,是那個年代賦予我們這一批科學家的特質?!?/span>

翟明國讀書時,人大附中把“道德修養(yǎng)”放在特別高的地位,整個社會的氛圍也都是這樣的。1960年,翟明國作為初中普通班學生入校學習,同校的還有作為預科班、工農速成班的同學。預科班把一些勞動模范、戰(zhàn)斗英雄送來學習,翟明國在學校能碰見很多。如登山英雄屈銀華,翟明國至今仍記得他因攀登珠峰頂時沒有先進設備,就把靴子脫下來當人梯,卻不幸凍傷雙足的事兒,他拄著拐杖卻每天都去鍛煉身體,翟明國跟他是忘年交。

學校還經常請來革命英雄、科學家作報告。翟明國給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獻過三次花兒,印象最深的是她說過,“如果朝鮮戰(zhàn)爭還需要人,就把我第二個兒子送去。” 后來,她還真的相繼送了一個兒子、三個孫子、兩個孫女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翟明國的偶像“高玉寶、吳運鐸”,也都是這樣堅強、愛國的人。這些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終身受益。

如果說,選擇地質是因為要讀書,那愛上地質是因為社會的需要。翟明國對地質學的興趣,更多是因為中國在地質學領域,有許多需要探索的難題。

“文革”后,中國開展了熱火朝天的“富鐵會戰(zhàn)”。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70%~80%的鐵礦富存于前寒武紀地層中,在中國,這一比例更高。“富鐵會戰(zhàn)”是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最興盛的時期,當時90%以上研究地質學的人都在參與“會戰(zhàn)”。翟明國是當年“會戰(zhàn)”的親身參與者之一,對此記憶猶新。等“會戰(zhàn)”結束,勝景也隨即不再。

可在翟明國看來,“前寒武紀地質學是地質學的‘基礎之基礎’。”地球普遍被認為有46億年歷史,其中距今5.4億年左右地球開始出現(xiàn)大量生物,那之后的時段被稱為顯生宙。前寒武紀地質學研究的是顯生宙之前40多億年的地球地質。地球大陸的80%~90%是在前寒武紀時期形成的,解讀此段地質歷史,對認識、利用和保護地球有重要作用。

中國的華北地區(qū)有約3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有超過38億年地質“年齡”的古陸塊,是中國境內保存較好的古陸塊。此外,華北地區(qū)的構造演化復雜,巖石類型多樣,使其在前寒武紀地質學研究中極具特點。這些,足以讓翟明國對華北地區(qū)的興趣歷30多年而不衰。在過去的30多年里,他一直圍繞華北地區(qū)開展地質考查和研究,如今每年仍會有三四個月的時間在野外工作。

2015年10月,翟明國接受光明網(wǎng)采訪時,有網(wǎng)友提問:大學想報考地質學,但又擔心這個行業(yè)很難找到女朋友,真是這樣嗎?翟明國說:“過去可能有過這樣的問題,現(xiàn)在可能沒有這個問題了。以前地質學是比較苦的專業(yè),但是將來會是越來越時髦的專業(yè)。誰不愿意找一個整天可以到處旅游看風景的工作呢?”

在翟明國看來,“專業(yè)好不好,其實跟社會需求有關。